幽静游戏网

“你可能不认识我”这句式,为啥最近开始刷屏了?

来源:网友
本站点击查看往期内容>>>

天下谁人不识君

“你可能没见过我,但一定听过/见过我的XXXXX。”

上面这句话,倒不是最近才有。像是22年人民日报介绍李世宏老师(86版《西游记》猴哥配音之一)的视频,就出现过类似的文案;此外23年,歌手@Daisy薛黛霏也在视频中说过类似的话。

本站

但要说成群结队的出现,还属最近“古风”这个圈子里的创作者们——从某种意义上,你可以将其看作音乐区的一次集体性“自救”。

今年2月初,古风圈内知名歌手司南发了一个视频,叫“这些歌居然都是一个人唱的?”。视频开头的文案,就叫做 “先别划走,你可能不认识我 但你一定听过我的歌”。

本站

《冬眠》《春灭小山河》……有一说一,她这些歌我真没听过——但没关系,有不少人听过,因为每首曲子出现时,都引起一阵惊呼与回忆杀。

本站

截止发稿前,这个视频的数据已达338万,超过司南2021年至今共八十个视频的数据总和。

在如此高的数据面前,在音乐区逐渐式微的当下、在所谓古风音乐已今时不同往日的当下,一场“打破茧房”的共识就开始了,来自古风圈的这个特殊圈子开始了一场“团建”,台前的歌手、幕后的混音、词曲……许多曾在圈内留下作品的人们,都开始加入了这一行列。

比如“沙栩帆-圣雨轻纱 “,曾为过旧版《起风了》,以及《我的一个道姑朋友》《错位时空》混过音。让不少人惊呼,“你才是最适合做这个视频的人”。

本站当然,《起风了》《我的一个道姑朋友》原曲都来自日本,这点up自己也说了

再比如“邪叫教主”,《九九八十一》与《万神纪》的词作者。而这位最近知名度最高的作品,应该是来自游戏崩坏星穹铁道的《水龙吟》——其知名度高到不少人调侃,为啥不把这首歌放在最开头。

本站

再比如歌手任然,《空空如也》《凉城》《飞鸟与蝉》的原唱。这一开口,不知又是多少人的回忆杀。

本站

一时间,各路幕后创作者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。在这种共同的流量密码之下,人们仿佛达成了一种同谐。每当看见这类视频的时候,人们大多抱有一种“宁可不认识不能不点”的想法,以防沧海遗珠之遗憾。而对于那些知名度高的人,人们总会回复一句“天下谁人不识君”。

当然,还有一些疑似有些捣乱的圈内顶流乱入其中:比如《牵丝戏》原唱银临,比如河图,比如国风电音的徐梦圆。当这群人出现时,人们纷纷表示,你tm来凑啥热闹……

本站

回忆杀,是当今的流量密码。当获取信息的渠道与信息密度越来越高的时候,人们反倒开始不断怀念过去的某些东西——一种遗落在记忆之中、并能成为群体共鸣的东西。而他们一开口,就好像穿越了一样、直接带你回到那个特定的时代、那个特定的夏天。

本站孙楠工作室:你可能不认识我(???)

随着这场团建的扩大化,一场怀旧行动似乎开始走出古风圈。那些圈外歌手、CV、配音演员,亦或是其余曾经在大众认知中留下过深刻印象的人们,也开始进来,用作品说话。

比如歌手@Lily陈洁丽,她最知名的作品,是《猪猪侠》片头曲。

本站

比如“要爽就来冰工厂”,以及“中国邮政恭祝全国人民新春快乐”的配音老师赵可,一开口就能将人拽回二十年前的老旧电视机里;再比如广告专业户的配音演员张小麦,一句“贵州茅台,为您报时”响起时,亦不知让多少人当场换台。

本站

你会发现,这一切背后的刚需,叫做“用作品说话”。

本站

你必须得有个好作品,如果做的是**,那就别来沾边。

随着行动扩大化,这些文案背后其实有了平台官方的某些神秘助力。比如贡献了经典台词“田文镜,我爱你mua”马国成饰演者何金龙;比如现年79岁的国际绘本大师,蔡皋也纷纷前来刷刷存在感,并高调宣布入驻。

本站

当然,在这个格式被滥用之后,它则成为了一场更加原始的、有关“内容”侧的直接交流与回顾。鬼畜区的作者、留下名言的网红、留下游戏里弱智操作的玩家、某些音效的作者……都前来留下了自己的痕迹。

本站

本站来源@暗杠读秒p,哈基米鬼畜音乐《哈雪大帽险》作者

本站

——若是按这种思路,似乎我也能出一个视频:

“你可能不认识我,但你一定(应该)看过我测过的杯”。

本站来源@SuperMing小洺

梗的尽头,是烂梗。对于烂梗我们无需下定义,也无需过多解读。

但今天这个梗稍微有些不同,它是有意义的——它最大的意义,来源你曾经切实存在过回忆。

N个时代

这场运动背后,会让我想起两个所谓的“时代”,两个已经差不多过去的时代。

其一,是小圈子氛围内,这场运动的初始——“古风”时代。

本站

所谓“古风”二字的定义,太过广泛,今天人们都未能吵出一个绝对权威的定义。比如我心中“孤篇压全唐“的古风曲,是大道至简、将宫商角徵羽音律倒放的《沧海一声笑》,是作词鬼才黄霑改了数版之后,带有浓浓江湖气息与数十年人生哲学的豪情绝唱——而另一边,很多人却在讨论,这武侠曲,是否属于真正的“古风”。

本站

但现在我们说的古风,更多是脱胎于武侠/仙侠等非写实内容的亚文化圈子。人们普遍认为,2010开始,是古风这个亚文化小圈子的黄金时代。

那时,许多圈内用户集中于“5sing”这个古风专用的听歌app,个中有着墨明棋妙的团体,诸如河图、银临、董贞这般的顶流,还有HITA等一系列创作者井喷的时代……而那时候的听众呢,则戴起耳机摇头晃脑,一边身处学业的繁忙与重压中,一边放飞思绪幻想那个不曾存在的世界,还时不时在笔记本与草稿纸上,写下一些中二时期的记录与小歌词。

本站《盗墓笔记·十年人间》(同人曲)。编曲来源@純白

时过境迁,如今的古风歌曲,似乎在冥冥间换了个形式,似乎开始更加迎合短视频时代的节奏、更加下沉化。

而过去火的歌,大多都是好听的;但现在火的歌,真不一定好听。

现在大家接触更多的,似乎是伴随着强烈鼓点DJ的“新式古风”“土味古风”——你不能说现在的古风没有好作品,但是平庸的作品太多了,也占据了太多的视线。它让过往大众对国风有的“堆砌词藻”的刻板印象,在如今开始被成倍放大,导致人们在今天提起所谓古风二字,似乎不能有一个很好的印象。我就觉得,“我说寒山别哭,我带你出”这首歌(的歌词)就是**。

所以,许多人开始怀念过去的古风。

本站来源@petabeta

而多年之后,当他们在某个平台再次遇见这首小圈子内的歌时,过往的回忆杀,便全都来了——借用当年《倾尽天下》的一句词,当人们回头时,会发现“原来时光已翩然轻擦”。

而跳开古风这个小圈子,我们亦可以从这些只言片语中,看到一个更加大众化的时代:

电视机时代。

本站图片来源@八零波波

电视机,它现在于之年轻人群最大的作用,是一个挂件、一个大号的显示屏。它已经不再是那个14寸/18寸能卖出天价的玩意,也不是曾经结婚必备的“四大件”;它不再是过去人们接受信息的绝对主流,也不再是什么大屁股小尺寸的老旧东西。

本站

信息的密度在扩张,现在的人们,已习惯在不固定的环境中接收信息、观看视频——而坐在电视机前的这种行为太固定了。几乎没什么人会像从前一样抱着个电视看一天,他们躺在沙发或者床上玩手机的时间,远远高于这一切。

除了信息的爆炸,还有内容层面的怀旧。就比如武侠这个分支,已经随着武侠文化的逐渐没落而消失,现在的武侠,似乎没几个能复刻昔日《射雕》三部曲的质感与《新白娘子传奇》的传奇;而对于过往名著与经典的翻拍,亦或是动画与动漫,更是鲜有能深入人心之作……

本站

当今天迎来信息爆炸化、内容低质化的浪潮之后,人们反倒开始有点怀念,那个曾经固定的信息模式时代。而那个时代的剧集、动画片,乃至于各路广告,都成为了怀旧的元素,被更多人奉为经典。它的画面似乎开始模糊不清,然后渐渐的,成为了"旧核“的一部分。

而被人们怀念的,又何止是上面那两个或大或小的时代。

江山代有才人出,而我们好像总在怀念上一代。

本站

而在怀念之余,我们需要一个“看见”的契机。

2020年那会儿,B站搞了个评分颇高的说唱综艺,叫《说唱新世代》。在第一期,导演组对着选手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:

是想要歌红?还是人红?

节目里,参赛的选手可以有自己的选择;而现实里,更多人倒是没得选。他们甚至不完全知道,自己的哪部作品构建了大众记忆,又成了哪些人的青春。

你会发现,当他们扔出来“你可能没听过我”展现作品后,很多人都开始吐槽,说“怎么不把xxx放在第一个”“我差点就错过了”云云。

本站

互联网的信息密度太�%A

相关文章
猜你喜欢